Username/Email: Password:
 
Journal: Science in China: Earth Science  2020 No.1  Share to Sinaweibo  Share to QQweibo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Twitter    clicks:331   
Title:
控制龙门山地区地形的动力学机制
Author: 谢媛, 李永东, 熊熊*
Adress: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Abstract:

龙门山断裂带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也是高原最陡的边缘之一. 跨龙门山断裂, 在不到100km的空间尺度内, 地形差异高达~4km, 而对控制、维持这一地形差异的机制尚存在很大争议. 文章基于地震波速度结构、地壳厚度、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等资料, 结合岩石圈均衡和岩石圈挠曲分析, 定量研究了地壳、岩石圈地幔对地形的贡献. 结果表明, 控制龙门山地区地形的主要机制包括岩石圈均衡和岩石圈挠曲的静态支撑, 以及下地壳流及地幔对流的动力作用, 不同机制在松潘-甘孜块体和四川盆地对地形贡献的权重不一. 静态地形和动力地形对龙门山断裂两侧~4km的地形差异贡献相当, 其中静态地形差异~2km, 主要来自岩石圈均衡贡献; 动力地形差异~2km, 源自松潘-甘孜块体下下地壳流的物质堆积上隆作用和四川盆地下上地幔对流的向下应力拉拽的综合效应. 因此, 下地壳流与地幔对流是研究龙门山及其邻近地区动力学问题必需考虑的动力因素.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about this article

To avoid abuse of the message board, all messages will be checked before publishing.